目标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mù biāo,意思是指的是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也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如:沈从文《题记》:“由我自己说来,我所有的作品,都还只能说是一个开端,远远没有达到我的目标。”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是在头脑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班家园共育目标内容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大班家园共育目标内容4篇
大班家园共育目标内容篇1
大班家园共育总结
文章来
源教师范文吧课件大班家园共育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家园共育活动,家长和老师做了大量工作,幼儿在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下也健康的成长着,为了今后使家园共育工作做得更好,特总结如下:
九月十号我们利用,开展了一次家园共育活动,教师向家长介绍了幼儿在园表现,又听取了家长对的建议,大家畅所欲言,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幼儿快乐健康的成长。最后,每个幼儿都拿出了做好的贺卡-----祝老师节日快乐。作为孩子的老师非常感动。
十月份的家园共育活动,除了家长向老师反馈幼儿在家的表现,我们还让幼儿和家长共同读了一本有益的书,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老师好欣慰!
十一月份的家园共育活动,我们幼儿向家长展示了生字,家长们听得认认真真,连连夸孩子长大了,学会了很多东西。
十二月份的家园共育活动日安排在 ,因为天气原因,家长和孩子到的很少。
通过这几次活动,我深深地觉得,家园共育活动真的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它既能拉近幼儿园与家长的距离,又能使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让家长和老师多沟通,多交流,对我们的工作真的很有好处。
文章来
源教师范文吧课件
大班家园共育目标内容篇2
大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_幼儿园大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大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制作幼儿成长档案的五策略 制作幼儿成长档案是幼儿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以便记录下幼儿在园的情况,同时,还能提高幼师的工作水平,进而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制作幼儿成长档案呢?
幼儿成长档案是一种教育评价方式,它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和积累幼儿的各种作品和相关资料,动态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幼儿发展水平的评估提供全面、丰富、生动的信息。
1、要有一定的计划性
首先,教师应确定如何收集幼儿作品。可以在自由活动时间,鼓励幼儿自由创作,也可以在发现该幼儿出现了值得收集的作品的时候。不管在什么时机收集,教师都应该将重点放在收集幼儿自愿制作的作品上,而不是教师要求下所做的作品,同时还应该保证为每一个幼儿收集一定量的作品。
其次,教师应该制定和幼儿及家长分享档案袋的计划。教师应该有一个简单的计划,多长时间和家长利用成长档案来交流幼儿在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2、重视幼儿的参与
教师首先应该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档案袋,为什么要有档案袋,怎么来制作自己的档案袋,并和幼儿一起设计成长档案的封面,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设计自己喜欢的封面,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和兴趣。其次,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经常回顾和检视自己的作品。对幼儿来说,回顾作品可以提供机会让他们反省在生活中发生的事以及他们的所做所学,检视作品可以让他们回想产生这项作品所经历的体验,帮助他们看见自己的成长与改变。
3、重视邀请家长一起参与
开始时让家长了解档案袋的用途,可以邀请家长在家里收集幼儿自发的作品,照片等,并鼓励家长记录幼儿在家中的一些逸事趣闻将它们送到幼儿园,加入到档案中,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情况。同时还要做好和家长的分享工作,应该定期和家长一起就孩子的档案袋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向家长汇报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状况。可以举办作品展览会,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回顾档案袋中的作品,并请幼儿向家长介绍作品的内容,使家长与他们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家长沟通。这样的过程比单纯的家长会要生动得多。
4、撰写是成长档案的主要工作
档案收集的主要是幼儿作品,但是这些作品一般都应该配上教师的记录,教师应该在作品旁边记录下作品产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教师对该作品的意见和幼儿自身对该作品的意见。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不定期的写一些观察记录,放进档案中,教师的记录应该是伴随幼儿在园的整个过程。
5、反思是成长档案的核心
通过成长档案,幼儿会思考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的目标,家长和其他的家庭成员会思考幼儿的学习和行为,而教师自己也会思考幼儿发展的现状,兴趣特点,特殊需要等等,从而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指导,支持“以幼儿为主”的学习。
教师通过成长档案在一段时间里积累的各种作品特点及记录来评估幼儿,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了评估的准确性。是一种真正帮助教师、家长走近幼儿的载体,能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地成长,也是孩子长大后送给他的一份十分特殊珍贵的礼物。
结语:成长档案记录着幼儿的精彩瞬间和美好历程,记载着幼师教育过程中的幸福、惊喜、紧张、辛劳,同时,也为幼儿园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教育“财富”,使幼儿园向更辉煌的明天迈步!
大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9技巧让幼师获得家长信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尊龙官网的合作伙伴。幼儿园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但是当家长面对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往往产生疑虑,我们的孩子交给他们,行吗?年轻的班主任得不到家长的信任,更难得到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家长工作很难开展。那么作为年轻的班主任,我们如何获得家长的信任,帮助我们开展班级活动,共同帮助幼儿成长呢?
一、处处留心,注意积累。
教师要作好家长工作,有效地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教师要注重自我提高。只有当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充实有关幼儿发展与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多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家长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谈到自我提高,很多教师会想到听讲座,看专业书籍,这似乎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机会,我的建议是处处留心、注意积累。
1、留意电视节目中、报纸等媒体中的教育栏目:我们每天都会看电视、报纸,在这些媒体中同样有着很多可以学习的教育知识。当幼儿第一次踏入幼儿园,很多幼儿会产生恐惧,不愿上幼儿园。很多家长都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宝宝不愿上幼儿园呢,是不是老师对我们宝宝不好,还是小朋友们欺负我们的宝宝呢?让家长放心,但任打消不了一些家长的顾虑。有一个幼儿教育专家是这么解释的,“很多幼儿都会不愿上幼儿园,那是因为幼儿园不自由。” 是的,幼儿在幼儿园里需要准守一些规定,如上课不能随意讲话,玩玩具时不能只想着自己一个人玩,需要和其他幼儿共同玩等等。听了专家的解释,我立即理解了,并再次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帮助他们了解幼儿的思想。
2、遇到问题,多向老教师询问,讨教经验:在带班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特殊的幼儿和家长,怎么对待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向身边的老教师讨教经验。托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会经历一个哭闹适应期,大部分幼儿通过一两个星期时间,都会慢慢适应。等孩子适应了,再全天放在幼儿园里。听了其他老师的建议,我和家长进行沟通,告诉他们孩子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二、主动出击,定期沟通。
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需要了解每一个幼儿的特点,也需要和家长主动的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他的宝宝在幼儿园的表现,理解、支持教师的工作。
3、接送时的简短谈话:个别谈话是进行家长工作最简便、最经常、最及时的方法,教师可以用家长到园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交谈有关教育孩子的情况,向家长反映问题,提出要求,商讨解决的方法。这种谈话,时间比较短,因此,内容不宜过多,必要时可以另约时间作较长时间的谈话。家长非常关注幼儿的生活细节,每天都要问宝宝的饭吃了没有,宝宝睡觉好吗,睡了多久等问题。针对这样的家长,老师们在每天接送的时候,都会不厌其烦地主动和家长沟通今天宝宝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饭吃了多少,睡觉怎样,当孩子有点滴进步,都会立即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宝宝的关心。
4、有效全面的家访:家庭访问是家园联系常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家庭访问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真实情况,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态度和方法,家庭及其周围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针对个别幼儿的具体表现,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幼儿的措施,以及介绍幼儿在幼儿园的成绩、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争取家长与幼儿园的密切合作。家庭访问体现着幼儿教师对幼儿的亲切关怀,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对顺利完成该年班教育任务的强烈责任感。通过家访,家长非常感谢老师提供的育儿方法,也很支持教师的工作。
三、诚恳邀请,参与讨论。
5、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怎样让家长更好的理解幼儿园的生活,支持教师的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请家长直接参与到我们幼儿园的活动中,让他们有更多的了解。幼儿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较为普遍的形式有:在“开放日”幼儿家长来园观摩和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节日参与家园同乐活动;参观活动以及参加幼儿园的开学、毕业典礼等活动。
6、共同讨论育儿经验:现在的家长对幼儿教育都非常的重视,也有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实际有效的经验,不仅教师可以从中获益很多,而且家长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分享。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组织家长会的时候,加入了共同交流育儿经验这一环节。老师先征集了一些家长们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然后请一些做得好的家长进行交流发言。在家教经验交流会上,家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他们摆观点、波经验,讲得具体实在、生动亲切,有理有据,说服力强。还进行了一些记录。通过共同讨论,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更加熟悉,更加友好、热情。
大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老师也得听孩子的话 “要听老师的话!”这是大多数家长在送孩子去幼儿园之前给他们最重要的一句叮嘱。在大家的意识中,在幼儿园就要听老师的,话语权是绝对掌握在老师手中的。
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小故事就是:豆豆第一天来到小林校长的学校,小林校长让豆豆的妈妈离开,留下豆豆进行单独的交流。小林校长对豆豆说:“来!什么话都可以说,只要你想说的,通通讲给我听!”豆豆从早上出门发生的事情讲到身上穿的衣服,再讲到自己生活中的各种趣事,滔滔不绝地讲了四个小时。
也正是在这四个小时中,小林校长认识到了真实的豆豆,相信她不是一个搞破坏的坏孩子,只是一个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拥有探索精神的纯真儿童。
而豆豆也在小林校长投入的倾听中感受到了校长的尊重与认可。因为从出生以来,“没有一个人能这样热心地去听豆豆的话,而且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打一个哈欠,也没有一次显出不耐烦,心情完全和小豆豆一样热切,还把身子靠近小豆豆,全神贯注地倾听着”。
豆豆因而丝毫没有感受到转换学校的忧虑,她充满热情地投入到新学校的生活之中。每当看到此处,就有诸多感慨,也逐渐地对故事中的小林校长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有一个老师提起这样一件事情,在一次区域活动的讨论中,她发现孩子们对一个话题很感兴趣,七嘴八舌地停不下来,于是,老师取消了后面的一个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说的话全都说出来,而她来当听众,听孩子们一个个把话说完。
结果,她发现这一天孩子们的情绪特别好,就连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也乖巧了不少。是呀,我们的孩子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要说,也许他们的表达很零乱,也许他们说的前言不搭后语,但是他们同样需要能认真倾听并能听懂他们声音的人。
在幼儿教师们紧张忙碌的一天工作中,倾听孩子的心声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其实,倾听只需要老师做出小小的改变:1、对孩子喜欢的东西多了解一些,可以看看孩子爱看的书或节目,玩玩他们喜欢玩的玩具。
2、在过渡环节或等孩子相对自由的时间里,坚持和不同的孩子聊上几句,或是听听他们之间的聊天内容。
3、每次提问,当孩子一下子回答不出时,别着急追问或者放弃,多给孩子三秒的时间,让他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
4、在教学活动中,多鼓励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可以将一个人的问题抛给所以孩子来共同讨论,也可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有机会让孩子们多说说话,而老师也可借此机会多听听孩子的话。
5、当孩子回答出与老师预设的答案不一致时,别着急否定,可以追问一句:“为什么?”没准孩子的答案能带给你惊喜呢!
改变的难度在于坚持,如果想看到自信快乐的孩子,如果想感受到他们无穷的创意的话,就请老师们听听孩子们的话!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大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相关内容 大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幼儿园老师最想告诉家长的事 妈妈们在孩子们三岁左右就会送去幼儿园,但是因为孩子初入园,问题多,家长与老师间的沟通不到位,便会会造成一些误会。其实老师也有很多想对家长们说的话,家长们不妨认真听一听,也许误会就会在交谈中减少。
要把握好时间如果你每天总是担心上班迟到,结果匆匆忙忙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这会使孩子感到紧张。要腾出一些时间来帮助孩子安顿下来;而且如果某天下午你很忙,你可以提前给我们打电话,这样等你来接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提前给他准备好。给孩子穿普通的衣服当你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来时,不要给孩子穿太麻烦、零碎物品较多的衣服,否则当他不小心被自己衣服弄伤或是自己穿不上衣服的时候是很有挫败感的。带足孩子的用品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换洗的衣物了,要我们从别的孩子那里借用,这是不公平的,其他家长也会有异议,而且只有自己带的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尺寸。孩子的东西要写上名字从家里带到幼儿园的东西写上孩子的名字。有时,我们并不能把每个孩子的东西都分得一清二楚。给我们留一些你的小物品当孩子刚入园想你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你留下的这些东西给他,比如:你的家庭相册;你自己录的一卷录音带;或者一条小手帕,上面洒上你平时使用的香水。这些通常会使你的孩子感觉舒服一些。
微笑着和孩子说再见送孩子到幼儿园时,要微笑着和孩子说再见。想到要一整天见不到孩子,所以当与孩子说再见的时候,父母的心情都很复杂,但不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好吗?如果当你要离开的时候,表现得很难过,那么孩子会表现得更难过、麻烦,这种情形下,他们更不愿与你分开。
孩子的情绪也有高低小朋友在家里有情绪不好的时候,那么他在幼儿园里也是。既然他在幼儿园里大多数时候都是很高兴的,那么对他的小脾气就请不要反应过度了。(异常情况还是要及时和老师沟通的)
尽量守时如果我们说我们在5点半下班,请不要在5点50分才赶到幼儿园接孩子,毕竟,我们也想按时回到自己的家(而且,我们有的人也已经是为人父母了,有自己的孩子要照料,有特殊情况要和老师提前打招呼)。
看看我们给你写的字条或留言本上面通常有重要的信息。比如幼儿园计划开会或者旅行,你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不要拖到最后时刻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当然现在都微信、qq了,也要及时看哦!)
在家里要和在幼儿园的要求保持一致如果你在家里允许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而这在幼儿园里是不允许的,那么孩子就会觉得无所适从。
你是你的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如果你的孩子穿反了裤子,不会系鞋带,请不要急着责怪我们,因为你平时在家里就需要教孩子自立。(孩子的好习惯是需要家园共同努力的)
作为家长,以上观点您能接受么?其实,家园双方都是为了孩子好,我们并不能排除部分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作出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但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双方进行协商和妥协,这样才能加强双方的信任感,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大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破除幼师与家长沟通障碍 家园合作能否成功,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沟通是一种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观点、行为,在双向交流中彼此互相协调的默契。
一、教师与家长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他人”,他们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1.教师与家长沟通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对幼儿有独特的情感,没有谁比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而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生活等,在群体中比较,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情况相对客观而准确的把握。教师与家长就幼儿在园或在家的情况进行沟通,使彼此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情况,以便寻求更好的渠道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2.教师与家长沟通是让家长更好地教育幼儿
现在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长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更加重视。有些家长盲目地教育幼儿,甚至走进了教育误区而不自知,这样就很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拥有较为丰富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家长沟通,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有针对地宣传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有的放矢地为家长在教育幼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指点,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具体问题,从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
3.教师与家长沟通可以丰富教师的教育内容
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家长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可以给教师丰富的教育内容。在幼儿家长中不乏具有先进的教育知识和家教经验的家长,教师与家长沟通,可以从家长身上获得宝贵的知识经验,而且还可以利用他们的职业为教育服务。如请当医生的家长给幼儿讲如何保护牙齿和眼睛,请当警察的家长讲交通安全知识等。这不是更具说服力,吸引幼儿吗?
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双方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教育素养水平的不同,教育观念、态度与教育方式也不尽一致,因此对幼儿出现问题的认识不同,理解也不同,这样,两者之间的沟通在具体操作起来并非易事,往往会出现一些沟通不畅的障碍。
二、造成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障碍
1.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态度与教育方法的分歧
有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目的存在不同的理解,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应该多学知识,多背诗,多做算术题,不能只成“游戏”“玩”,不学知识,总是问孩子“学什么了?”孩子答不上来,家长就不满意。并不了解幼儿期的教育应当是游戏,幼儿生活就是游戏,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是幼儿教育的一大特征。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学习的基础。孩子答不出来,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而答不出来,但也不能说他学不到知识。有些家长对幼儿采取的教育方法迥然不同。有的是严厉专制的态度,方法简单,信奉“棍棒”教育,不理解孩子的需要,常用命令强迫孩子服从,不允许有任何的不满,倾向于专制教育。而教师讲究的是耐心说服的民主教育态度,方法。因为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教育”孩子别的小朋友打你,你就打他;而教师教育幼儿互相谦让,团结友爱。这些显然与教师的教育是矛盾的,这些分歧也妨碍对幼儿的教育。还有些家长对孩子在生活中的角色认识的不同。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是“掌上明珠”、“家庭支柱”,生怕幼儿累着,孩子的事情样样包办,对孩子采取溺爱放纵的态度。不但自己“溺爱”孩子,还把这种溺爱带到幼儿园来,特别是要求教师也要“溺爱”他的孩子。
小妮在幼儿园常尿裤子,原因是她有屎有尿时,都是爸妈抱着解决的,孩子自己蹲着呢,又怕她蹲麻了腿。可是到了幼儿园也要求教师这样做,教师整天要顾着那么多的孩子,哪有时间抱着你解决,顶多提醒你去上厕所,教你上厕所的方法,孩子习惯抱着了也就不愿意自己来了,那只有尿裤子了。而教师认为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应有恰当的认识,要求幼儿热爱劳动,培养独立自理的能力,引导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
2.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归因的矛盾
教师和家长的矛盾,常常是由于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所造成的。如小贝小朋友有讲粗话的不良习惯,教师纠正多次,仍有反复现象。当教师向家长反映时,家长则说,我在家也听到他说了,我还以为是他在幼儿园学的呢。对此,教师和家长双方可能会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幼儿,不寻找具体的原因就把责任推给对方。家长可能会埋怨教师对幼儿的行为不够关注,而教师又抱怨家长溺爱放纵孩子等。
3.教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平等
在长期的社会现实中,人们在认识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即在家庭与幼儿园、家长与教师之间,幼儿园及其教师在幼儿教育方面具有绝对的权威,扮演“权威者”的角色,家长常常要服从教师的要求,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扮演“接受者”的角色,且这种角色定位一直左右,影响教师与家长的每次互动。在家园交往中,教师习惯了“主动出击”。对家长要求这,要求那,而家长似乎也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种种要求。这种双方单一角色定位,这种单一的“要求与接受”的互动关系,必然会对积极的互动效果产生影响。猜你喜欢:
1.幼儿园大班育儿知识篇
2.大班家园共育优秀文章
3.大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
4.大班家园共育文章
5.大班家园共育文章
大班家园共育目标内容篇3
小班家园共育内容
防拐骗: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
防触电: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插头、插座等,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压电的标志,并远离它们。
防火、防烫伤: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玩火柴、打火机和蜡烛;知道衣服着火时迅速浇水并快速脱衣服;烫伤后迅速用凉水冲或浸泡患处;知道119火警电话。
防异物吸入:不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钮扣、黄豆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将气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气
睡眠:睡前要洗脸、洗脚、漱口;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
进餐: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
行走:行走时手不插在衣兜里;会扶着栏杆上下楼梯;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标志。
药物:学会辨认药物和一些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害物品,不乱吃药;知道120急救电话,认识防毒标志。
开、关门:不在门边玩;不把手放在门缝,知道"安全门"的作用。 小班家园共育内容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通过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尊龙官网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们在《纲要》精神指导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在双向互动中,转变其教育观念,提升教养水平,家园携手,共育幼儿健康成长。
造成幼儿自理能力弱的原因小班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一方面有些怯生,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有意地去观察幼儿在家里的一日生活,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幼儿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一般都没有固定的活动内容。他们可以随意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家庭,幼儿家长在生活上给予孩子过多的照顾,习惯亲历亲为,很少给孩子独立行事的机会,比如吃饭,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宝贝吃饭,要走好多的路,或边看电视边喂饭;帮他们穿脱衣服、鞋袜等。
幼儿入园以后,这些孩子在自理能力上表现较差。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与一个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也扩大了他们的生活圈,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吃饭、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急需解决的问题与教师的构想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如果光靠幼儿园的培养,不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不会得到充分的提高。
为此,为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促使家园同步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园合作的指导策略及效果
一、以园为指导,帮助家长明确重要性。
首先,理念先行,指导家长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从哪里开始?重点在什么地方?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先将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向家长说明。利用开学第一周的家长会、家长园地、联系手册等,首先让家长明确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着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索利指出,对小班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社会责任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在孩子学习自理过程中,让他们试着自理,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就培养了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其次,指导家长用游戏化的口吻,激发幼儿自理的兴趣。
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和游戏的口吻提出要求,幼儿乐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例如:洗手时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关好水龙头,轻轻甩三下,擦干手指头。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的任务同时也培养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指导家长运用简短易懂的儿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养成。小班孩子思维的特点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强。很喜欢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另一方面儿歌内容直接有指导学习的作用。例如:《叠衣歌》关关门,关关门,抱抱臂,抱抱臂,弯弯腰,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穿衣歌》、《脱衣歌》儿歌,幼儿会有兴趣地边说儿歌边穿脱,逐步学会了穿脱衣服。
指导家长创设情境,增强幼儿自理技能的训练。在家庭中,可以让孩子当老师,教爸爸妈妈洗手,巩固所学的技能。家长还可以利用早晚睡觉、起床的时间,用激励的话语和竞赛的形式,调动幼儿主动练习穿脱衣服的积极性。通过和爸爸妈妈比赛,让孩子知道只有天天自己穿衣、整理玩具等,比赛才能获胜。刚开始,家长可以放慢速度,让孩子有成功感,然后逐步提高穿衣要求。
二、家园齐力,行动统一,目标一致。
首先,家园共育有计划的递进性的进行培养,小班幼儿主要以自我服务为中心,自理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学会进餐、穿脱衣服、洗手、入厕等,以这些为主要内容贯穿一日生活,渗透于教育教学。
例如:幼儿进餐
其次,有针对性的及时跟踪和记录。在有计划的递进性的目标培养下,很多幼儿已有明显的进步,但仍有个别幼儿进步不明显,我们设计一张表格进行家园的及时追踪记录,以这种方式促进其进步。
教师记录周一至周五,家长记录周六和周日,通过一周的跟踪记录,用贴小红花的方式鼓励触动孩子进步。经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这些孩子有了显着的进步。 小班家园共育内容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尊龙官网的合作伙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必须要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才行。家园共育中,主要特点就是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那么,新的时期,新的教育理念下,将如何做好家长工作呢?跨世纪在这里为您总结以下几点:
1、注重沟通,建立平等和谐、信任支持的伙伴关系
现在,很多幼教工作者都充分认识到,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家园共育的前提条件。我们只有与家长的感情沟通了,有了良好的感情基础,情感交流的渠道畅通了,才能谈得上相互了解、相互交流、互相合作,共同教育幼儿。
2、加强指导,教给家长科学育儿知识
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如家长只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溺爱娇惯、包办代替、过度保护等。《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教师要"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可见作为幼教工作者,支持和帮助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的状况,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家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实现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素质的需要。
3、参与互动,真正实现家园共育
著名幼教专家方明老师说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就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方向、同步调前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在家园共育中,我们充分发挥家园两种教育的优势,做好家长工作,利用家教的便利之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教育活动之前,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工作计划和教学目标,以及活动安排等,让家长参与进来。
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幼儿素质,为了孩子的健康的成长,跨世纪希望幼儿园的老师们认真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也希望广大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和幼儿园一起共同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做准备"
内容仅供参考
大班家园共育目标内容篇4
幼儿中班家园共育内容
哄骗现在已经变成了爸爸妈妈平时哄孩子的一种方法了。有的爸爸妈妈在孩子任性、一直哭闹的时候常以好吃的、好玩的或者孩子一直想要的东西来吸引孩子,这样孩子就不会缠着自己了。以下是 整理的幼儿中班家园共育内容的相关资料,各位家长们抓紧看看吧。
爸爸妈妈最好不要哄骗孩子
哄骗现在已经变成了爸爸妈妈平时哄孩子的一种方法了。有的爸爸妈妈在孩子任性、一直哭闹的时候常以好吃的、好玩的或者孩子一直想要的东西来吸引孩子,这样孩子就不会缠着自己了。就像是,孩子不想离开妈妈,不要妈妈去工作,妈妈说“别哭,妈妈回来的时候带你去超市买东西”;奶奶忙碌的时候,孩子纠缠着非要奶奶讲故事,奶奶说“自己去玩一会啊,等奶奶忙好了就给你讲故事啊”之类的。孩子在那个时候相信了大人跟自己讲的话,不哭也不闹了,一个人乖乖地自己玩了,孩子在盼望着、等待着……可是,做家长的却没有把自己说的话当回事放在心上,有些爸爸妈妈只是为了安抚孩子当时的情绪而已,就只是这么一说而已,觉得孩子年纪好小,哄骗一下没关系,孩子是不会放在心上的。这种哄骗孩子的做法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很有害的。
哄骗其实本质上还是一种欺骗的行为,孩子现在虽然年纪还小,可是也不能骗孩子啊。原因在于幼儿期正是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时期,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孩子不但看在眼里,而且会默默记下来,接着会把爸爸妈妈的言行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所以,爸爸妈妈要时时、事事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要因为自己不经意间不妥当的行为让单纯的孩子学会了,这样后悔就晚了。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这样说过:“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要求,爸爸妈妈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爸爸妈妈对自己一言一行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为孩子会对自己的爸爸妈妈完全信任,在孩子眼里,爸爸妈妈的所有的行为都是正确的,他们的话是算数的、有权威的。
所以,孩子从小就会听爸爸妈妈的话,同时爸爸妈妈要让自己做什么自己就会去做什么。要是爸爸妈妈说的和做的不一样,会使孩子失望,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要是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欺骗的时候,他们的心灵就会感受到伤害,他们会感到委屈、生气,但是面对爸爸妈妈他们不能够太任性、所以只能和爸爸妈妈对抗,会说爸爸妈妈“你撒谎,你骗人”,以后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爸爸妈妈了,时间长了,以后这样哄骗的行为就不会再被孩子所相信。而且孩子也会模仿爸爸妈妈慢慢学会欺骗别人,当爸爸妈妈再来批评教育孩子时,他反过来就会说自己的这种行为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会的,所以家长这时候就没有办法教育孩子了,纠正起来难度也非常大。
爸爸妈妈最好是不要哄骗孩子,当孩子任性、纠缠、哭泣不止的时候,应该坚持正面教育,最好是安慰孩子,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引导或采取暂时不予理睬的“冷处理”等方法来安抚自己的孩子,这样才是正确的。
幼儿中班家园共育内容二别让电脑阻碍了孩子身心发育
随着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电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再加上现在不仅有电脑,手机也变得越来越智能,要是家里条件好的话,爸爸妈妈可能还会购买ipad之类的平板电脑,所以现在孩子接触电脑的时间越来越多,接触的年纪也变得越来越小了。因此,爸爸妈妈更加要注意孩子用电脑的时间了,别让孩子沉迷在电脑中,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心理学家这样说,青春发育期前的儿童如果总是花费很长的时间来用电脑,对其思维和感情生活将都会造成不好的心理影响。人的心理发展是会受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影响的,并且因为人的脑细胞适应能力非常强,所以在一定的环境中待一段时间马上就会形成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家从这一原理出发研究电脑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主要体现在接下来的几个方面:
人的思维其实是一种自己和自己交流的过程,人的经验、词汇、语言等共同形成了人的逻辑思维方式。青春发育前的孩子假如总是花很长的时间在用电脑玩游戏的话,他们待在只有电脑在的环境当中,久而久之,他们形成的基本思维将与电脑的符号式思维差不多,就是零碎的符号式机械思维代替了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正由于电脑的功能特别强大,电脑正在逐渐替代人类的记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遇到要记录的东西时,不再用脑子来记录,反而是直接把他们记录在电脑上,然后在需要的时候点开看一下。要是青春发育前的孩子总是使用电脑来替代头脑的记忆,那么人脑将降为智能机器,人的记忆力总是不进行锻炼的话,那么人的记忆力就会衰退,这对于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是特别不好的。
孩子花很长的时间来用电脑的话,会在情感上对电脑的信息世界产生一种眷恋和过分依赖之情,他们会觉得电脑比人更加靠谱,更加值得人信赖。他们现在还小,觉得电脑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所以什么事情都会依赖电脑就像是过分依赖父母一样,这样会影响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形成。
人的道德观念和处世准则是通过人与人的相处和交流形成的,电脑知识一个冰冷的机器,不能跟孩子进行交流。要是孩子不和别人说话,只把时间花在电脑上的话,就会在人际关系上有缺陷,同时也会影响到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国际互联网上的色情内容对儿童的毒害是非常要注意的,要是不注意,后果会非常严重。所以,心理学家告诫人们:不要觉得孩子有时候在网上找各种各样的资料有益无害,爸爸妈妈最好和孩子一起使用电脑,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也可以和孩子交流。
生理学家觉得,五六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长智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发展社会活动能力的启蒙阶段。要是在这个时候就让孩子开始使用电脑的话,孩子从小就和没有感情的机器打交道,那么他们一旦开始依赖,就不会和同年纪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了,所以肯定对他们的身心发育有所限制。
五六岁的孩子,是最好的年纪,爱玩耍,爱活动,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的时候可以让大脑皮质的思维能力增强,胃肠蠕动加快,身体会长得更快。相反用电脑时静坐桌子旁边,是会阻碍孩子的身心发育。
幼儿中班家园共育内容三学龄前的孩子应该进行怎样的学习与劳动
入学以前时期,孩子基本上的活动都是游戏,学龄前期和幼儿期的区别是:孩子的游戏渐渐就要过度到学习方面了,不能一味地游戏。所以,要在学龄前期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原则下,渐渐让孩子开始学习,寓教于乐。学龄前期孩子的学习与劳动活动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
年纪不同,心里发展状况也是不同的,所以要用不一样的方式组织不一样的学习和劳动:
就像是3~4周岁的孩子,学习与劳动是要在游戏的基础上进行的。让他们把学习、劳动的作业看做和游戏一样来进行。举个例子吧,让孩子打扫一下他们经常玩游戏的地方,这样就能够在一个干净的地方来玩体育游戏了。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增加和丰富游戏的内容,不局限于简单的游戏,然后就可以适当加入学习内容。在孩子熟练以后就可以把学习作业与游戏分开。5~6周岁时的心理水平基本上已经可以听懂老师简单的讲课了,孩子也逐渐开始明白掌握知识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就可每天上1~2节课,对孩子进行知识、技能和品德教育。
学习和劳动的内容:
具体要看孩子的年纪来决定,像是从以游戏为主,兼有学习、劳动,然后就过渡到学习、劳动和游戏分开。
在让孩子进行学习劳动的时候,对内容要进行关注,并且对于学习的成果也要注意,让孩子知道大家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劳动,并且让孩子知道:“人不学习,没有知识,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和“人不劳动就没有饭吃”的道理。
要让孩子有目的性的去进行学习与劳动活动:
同时要明白,学龄前孩子的学习,跟学校里面接受教育是不同的;他们的劳动,跟成年人去工作赚钱也是不一样的。孩子的学习与劳动的目的是想让他们了解和理解劳动、学习的社会意义,然后知道一些学习方法和劳动技巧,这样就会逐渐喜欢上学习,并且还要让孩子知道要在学习、劳动中要拥有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这样才能让心理变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