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语议论文中因果连接词研究(全文)-尊龙官网

时间:2022-06-29 16:4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英语议论文中因果连接词研究(全文),供大家参考。

 中学生英语议论文中的因果连接词研究 作

 者:

 韩存新/陈京娜

 作者简介:

 韩存新,陈京娜,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361021)。

 原发信息:

 《基础外语教育》(京)2020 年第 20201 期 第 22-29 页

 内容提要:

 因果连接词对呈现议论文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衔接与连贯作用。文章基于中国学生万篇英语作文语料库(teccl)的中学部分,从密度、口语化和丰富性三个层面考察中学生议论文中因果连接词的使用规律,并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中的书面语部分进行对比。研究表明,中国中学生议论文中的因果连接词总体上密度高于本族语者,但丰富性却不如本族语者,而且还存在口语化倾向。

 关

 键

 词:

 中学生/英语议论文/因果连接词

 期刊名称:

 《中学外语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20 年 08 期

 写作者恰当地使用连接词能够提高文章的衔接力,使文章连贯。尽管连接词的类别有很多,但主要是用来表示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连词,如增补连接词、转折连接词、因果连接词等等。因果连接词常见于议论文中,因为议论文主要由论据和论点构成,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中学阶段

 的英语学习为大学阶段的学习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但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的对象是大学生而非中学生。本研究重点考察中学生议论文中的因果关系连接词在密度、口语化和丰富性三个方面的特征,并分析与本族语者的使用差异。最后,针对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中学教师提供一些英语写作教学上的启示。

  二、研究现状

  对连接词的研究属于语篇衔接研究的范畴。衔接理论框架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halliday 和 hasan(1976)所著《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的出版。他们认为衔接的形式特征有三类,即词汇衔接、语法衔接和连接词。连接词用于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表示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从而在形式上构成衔接与连贯的语篇。当然,一个连贯的语篇还包括意义方面,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形式上的衔接对于初级乃至高级英语学习者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国内已有不少研究者对连接词进行语料库研究,主要分析的是中国学生在作文中连接词的使用情况,如连词的密度和种类,并将该结果与本族语者进行对比。总体来说,过去研究的对象大多集中于大学阶段及以上的英语学习者,并且研究结果也相对一致,即中国学习者在议论文写作中过多地使用了某些连接词和功能,而且其频度高于本族语者,但丰富度却不够理想。

  因果关系连接词用于表达两个句子之间原因与结果的关系,而对于该类连接词的分类有不少,从 halliday 和 hasan(1976)开始,他们把连接词分为增补、转折、因果和时间四种。根据使用目的,因果关系可以继

 续细分为一般因果关系(so,thus,hence 等)、逆向因果关系(for,because,it follows that 等)、条件因果关系(then,in that case,under the circumstances 等)和分别因果关系(in this respect,in this regard,with reference to this 等)。之后,对因果关系的分类既有简化现象,也有复杂化现象。

  目前,运用语料库辅助研究学习者因果关系连接词使用的文章并不多,仅有两篇,即莫俊华(2005)和晏尚元(2009)。前者使用的是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 1.0(sweccl 1.0),后者使用的是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中的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子语料库,以及自建的小型英语专业学习者语料库。他们研究的对象均是大学生,其研究也获得了与先前研究较为一致的发现,即中国学习者过度使用因果关系连接词,多样性却不足。本文旨在探索中学生议论文中因果连接词的使用规律,以弥补之前的研究不足。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与框架

  本文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中国中学生议论文中因果连接词的使用有哪些特征?(2)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中学生议论文中因果连接词的使用有何异同点?

  本文从语法和功能的角度将因果关系连接词分为副词(短语)、连词(短语)和介词短语三类。参考以往的文献,下页表 1 尽可能详尽地列举

 了所有已知的因果连接词(章振邦,2000;莫俊华,2005;晏尚元,2009)。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文本来源为中国学生万篇英语作文语料库(ten-thousand english compositions of chinese learners,缩写为 teccl)。所收作文涵盖大学、中学、小学三个学段,包含 2011—2015 年从全国 32 个省、市、自治区收集的大学和初、高中生作文。作文文体涵盖应用文、议论文、记叙文、描写文等。teccl 语料库规模不大,但取样分布代表性较好(许家金,2016)。本研究依据研究目的,选取其中的 2,806 篇中学生英语作文,并从中人工筛选出议论文 737 篇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构建子语料库。子语料库规模为 5,646 类符、71,656 形符。

  为了能够清晰地了解中国中学生议论文中因果关系连接词的特点,笔者还将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缩写为 coca)中的书面语料作为对比对象。coca 语料库总形符数为 5.3 亿,去除口语语料,总形符数为 453,605,170,是teccl 子语料库的六千倍左右。为了方便对比,有必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即把原始数据转换成每 10 万形符出现的频率。

  (三)研究步骤与工具

  首先,将根据文献尽可能列举出所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见表1)。其次,通过词性标注工具 claws4①对筛选出的议论文进行词性标

 注。最后,运用语料库检索与分析工具 antconc3.2.4w 统计各种连接词的频率,并人工核对,筛查出不符合标准的因果连接词。以 as 为例,其词性标注代码在 claw4 中为_cjs,但以 as_cjs 为检索词时,会出现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as long as,as follows 等非因果连接词。由于as 在本语料库中出现的频次仅为 223,样本量较小,所以采用人工筛查的方式进行排除。而在 coca 语料库中 as 的词性标注代码为,以此为检索词,出现了 1,527,159 条索引行,数量过于庞大,所以只能采用抽样调查法。类似的现象还存在于个别频率较低的词,例如 since,in that,out of。这些连接词的统计均参照 as 的调查方式。

  四、结果与讨论

  (一)密度

  由于用于对比的两个语料库库容悬殊,笔者主要依据标准化频率和卡方检验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密度差异。中国中学生议论文中使用的因果连接词一共 22 个,使用总频次为 576,标准化总频率为 803.8,而本族语者语料库中的因果连接词有 44 个,使用总频次为 2,815,609,标准化频率为 620.7。中国中学生的因果连接词标准化总频率比本族语者高183.1,高出 29.5%。将二者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得出 =35.99(p<0.000001)。过少使用的有 8 个,其中 as 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

  (二)口语化

  中国中学生议论文中使用频率前十位的因果连接词是 so,because,because of,therefore,as,since,due to,as a result,thus,in

 that,词类上与本族语者完全一致,只是在频率排序上有所出入(见表2)。

  进一步观察发现,二者在同一因果连接词的使用频率上有较大差异。以中国中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因果连接词 so 和 because 为例,中国中学生 so 的使用频率是本族语者的 3 倍,二者卡方比较 =312.34(p<0.000001),而 because 的使用频率也接近本族语者的 3 倍,=173.05(p

  (三)丰富性

  本文测量词汇丰富性的方法是计算类/形符比。类/形符比越高,说明词汇越丰富。中国中学生在议论文中使用的类符数仅仅是本族语者的一半,类/型符比 0.027 也远远低于本族语者的 0.071。很明显,中国中学生的因果连接词重复率较高,且过多使用了某些因果连接词以表示句际衔接关系,而本族语者书面语中因果连接词的使用则更加丰富多样(见表3)。笔者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中国学生过多地使用了少数几个连接词,如 so,because,therefore,as a result,because of 等,尽管本族语者也较常使用,但频率却相对较低,这说明中国中学生因果连接词的使用类型和模式比较单一。第二,此次研究的主体为中学生,他们还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词汇能力有限,所以无法像本族语者那样熟练地使用各类因果连接词。

  五、教学启示

  中国中学生议论文中使用因果连接词的密度总体上较大,具有口语化倾向且丰富性不足,这主要归因于英汉差异和写作教学方式的固化。因此,笔者对今后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关注英汉语体差异,培养学生语言文化意识

  汉语以使用短句为主,英语以使用长句为主;汉语语体正式化与非正式化界限模糊,英语更为讲究语言的正式化与非正式化;汉语上升语体意义句法较少,英语上升语体意义句法丰富,有倒装句、强调句、被动句等等(曹润宇、路静,2016)。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用适当的方法将这些语体知识贯穿于写作教学中,其中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范文输入的形式讲授语体的基本知识,了解英汉语体在词汇使用上的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语体意识。例如,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选择使用不同的因果连接词会导致正式化与非正式化的语体差异,书面语篇中的因果连接词须选择比较正式的词汇。

  (二)整合阅读与写作,扩大学生词汇输入量

  因果连接词的丰富性不足要求学生扩大词汇输入量。根据 krashen(1985)的输入理论与 swain(1995)的输出理论,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可以为学生的语言输出做一定的铺垫,要求输入量足够大,而且是可理解、有趣和关联的。输入不必过分强调语法,但要达到目标水平,还需要学习者有机会去运用。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在写作

 前预先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引导学生学习并熟悉其中的词汇、语法知识,然后再布置相关写作任务。此举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扩大各类词汇的输入,改善学生写作中词汇、语法单调的现象。此外,面对阅读中出现的低频因果连接词,如 thereby,hence,accordingly 等,可以采用双语注释,因为双语注释具有较丰富的语义编码,语言输入和吸收的机会更高,学生对词语的记忆会更深(鲍贵、李景怡,2017)。

  (三)运用语料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词汇运用水平

  有意识地采用语料库方法量化分析同一年段学生作文中因果连接词的使用特征,并以本族语者的用法作为参照对象,这便于教师发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例如,此次研究发现,学生过多使用了 so,because,therefore,as a result,because of,过少使用了 as,out of 等词汇来表示因果关系。教师可以将这一研究发现分享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多选用其他因果连接词,以提高此类词汇的运用水平。同时,可以运用语料库方法比较分析不同年段学生作文中因果连接词的使用特点,促进教学内容的合理规划。

  本研究通过对比中国中学生英语议论文和本族语者书面语中的因果连接词,考察了中国中学生英语议论文中因果连接词在密度、口语化和丰富性三个方面与本族语者之间的异同。就密度而言,总体上中国中学生与本族语者在因果连接词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中学生存在过度使用连接词的情况,但只过度使用了少数连接词,而对于大多数连接词的使用则严重不足。具体而言,中国中学生过多使用了其中的 14 个连接词,零使

 用的 22 个,过少使用其中的 8 个。在口语化方面,虽然二者的前十位因果连接词趋同,但在同一因果连接词的使用频率上仍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表明,书面中介语口语化的现象不仅存在于高水平的二语学习者中,同样也存在于中低水平的二语学习者中。在丰富性方面,中国中学生的因果连接词重复率较高,类别较少,过多使用了少数几个连接词表示句际衔接关系,而本族语者的因果连接词在使用类别上则更加丰富多样。依据研究发现,笔者建议教师关注英汉语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和语体意识;整合阅读与写作,并对阅读中出现的低频因果连接词采用双语注释,以扩大学生的词汇输入量,促进学生词汇使用的多样化;适当运用语料库方法量化分析学生作文中因果连接词的使用规律,及时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努力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推荐访问: 英语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