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拼音gōng jiàng,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现代被称为大师傅,技术员。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可称其为工匠,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6篇
第一篇: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
胡双钱,在30年的航空技术制造工作中,他经手的零件上千万,没有出过一次质量差错。
他叫胡双钱,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一位本领过人的飞机制造师。
核准、划线,锯掉多余的部分,拿起气动钻头依线点导孔,握着锉刀将零件的锐边倒圆、去毛刺、打光……这样的动作,他整整重复了30年。
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和着空气中漂浮的铝屑凝结在头发、脸上、工服上……这样的“铝人”,他一当也是30年。
胡双钱读书时,技校老师是位修军机的老师傅,经验丰富、作风严谨。“学飞机制造技术是次位,学做人是首位。干活,要凭良心。”这句话对他影响颇深。
一次,胡双钱按流程给一架在修理的大型飞机拧螺丝、上保险、安装外部零部件。“我每天睡前都喜欢‘放电影’,想想今天做了什么,有没有做好。”那天回想工作,胡双钱对“上保险”这一环节感到怎么也不踏实。保险对螺丝起固定作用,确保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会因震动过大导致螺丝松动。思前想后,胡双钱不踏实,凌晨3点,他又骑着自行车赶到单位,拆去层层外部零部件,保险醒目出现,一颗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从此,每做完一步,他都会定睛看几秒再进入下道工序,“再忙也不缺这几秒,质量最重要!”
从2003年参与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后,胡双钱对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他深知arj21是民用飞机,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期待和梦想,又是“首创”,风险和要求都高了很多。胡双钱让自己的“质量弦”绷得更紧了。不管是多么简单的加工,他都会在干活前认真核校图纸,操作时小心谨慎,加工完多次检查,“慢一点、稳一点,精一点、准一点。”并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对质量的执着追求,胡双钱在arj21新支线飞机零件制造中大胆进行工艺技术攻关创新。
型号生产中的突发情况时有发生,加班加点对胡双钱来说是“家常便饭”。“哪行哪业不加班。”他总说,“为了让中国人自己的新支线飞机早日安全飞行在蓝天,我义不容辞。”
一次临近下班,车间接到生产调度的紧急任务,要求连夜完成两个arj21新支线飞机特制件任务,次日凌晨就要在装配车间现场使用。
他下班没有回家,也没有让大家失望,次日凌晨3点钟,这批急件任务终于完成,并一次提交合格。
胡双钱从小就喜欢飞机。小时候,为了看飞机,他不惜从家步行两个多小时到大场机场附近,躲在跑道边的农田里看飞机起落。炎炎夏日,他常常被水沟边的蚊虫叮得满身是包。
胡双钱技校毕业后进入上飞公司。一进门,学钣铆工的他就被分配到专业不对口的机加车间钳工工段。一些人走掉了,可老实憨厚的胡双钱选择了留下。凭着“只要能造飞机,自己坚决服从组织分配”的一股劲,他开始了自己的钳工生涯。
30年里,无数艰难时刻他都挺过去了,唯独“运十”飞机的命运成了他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心结。现在看到国家又重拾大飞机的梦想,他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延续再干30年的豪情——把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胸怀大飞机梦的年轻人。在一届上飞公司技能大赛中,他带领的班组3位参赛选手,囊括了钳工技能比赛前三名。
胡双钱说:“参与研制中国的大飞机,是我最大的荣耀。看到我们自己的飞机早日安全地翱翔在蓝天,是我最大的愿望。”
能够研发大型客机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在这个处于现代工业体系顶端的产业里,手工工人虽已越来越少,却不可替代,即使是生产高度自动化的波音和空客,也都保留着独当一面的手工工匠。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高级钳工技师胡双钱就是这样一位手艺人,35年里他加工过数十万件飞机零件,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
“梦想成真的感觉多少钱都买不来”
胡双钱出生在上海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就喜欢飞机。制造飞机在他心目中更是一件神圣的事,也是他从小藏在心底的梦想。
1980年,技校毕业的他成为上海飞机制造厂的一名钳工。从此,伴随着中国飞机制造业发展的坎坎坷坷,他始终坚守在这个岗位上。2002年、2008年我国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和大型客机项目先后立项研制,中国人的大飞机梦再次被点燃。有了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胡双钱觉得实现心中梦想的机会来了。
大飞机制造让胡双钱又忙了起来。他加工的零部件中,最大的将近5米,最小的比曲别针还小。胡双钱不仅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部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时间,为了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在当时却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连图纸都没有。打完需要的36个孔,胡双钱用了1个多小时。当这个“金属雕花”作品完成之后,零件一次性通过检验,送去安装。
现在,胡双钱一周有6天要泡在车间里,但他却乐此不疲。他说:“每天加工飞机零件,我的心里踏实,这种梦想成真的感觉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飞机关系到生命,干活要凭良心”
55岁的胡双钱是上海飞机制造厂里年龄最大的钳工。在这个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里,胡双钱和他的钳工班组所在的角落并不起眼,而打磨、钻孔、抛光,对重要零件细微调整,这些大飞机需要的精细活都需要他们手工完成。
划线是钳工作业最基础的步骤,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结果。为此,老胡发明了自己的“对比检查法”:他从最简单的涂淡金水开始,把它当成是零件的初次划线,根据图纸零件形状涂在零件上,“好比在一张纸上先用毛笔写一个字,然后用钢笔再在这张纸上同一个地方写同样一个字,这样就可以增加一次复查的机会,减少事故的发生。”胡双钱说。
“反向验证法”则是令胡双钱最为珍视的“金科玉律”、“独家秘诀”。这也与最基础的划线有关:钳工在划线零件角度时,通常采用万能角度尺划线,那么如何验证划线是否正确?如果采用同样方法复查,很难找出差错。这时,胡双钱就会再用三角函数算出划线长度进行验证。结果一致,ok;结果不相符,就说明有问题了。这样做,无异于在这一基础环节上做了双倍的工作量,但却为保证加工的准确和质量,减少报废等打下基础。他说:“质量问题不是罚不罚款能解决的,飞机关系到生命,干活要凭良心。”
因为长期接触漆色、铝屑,胡双钱的手已经有些发青,而经这双手制造出来的零件被安装在近千架飞机上,飞往世界各地。胡双钱在这个车间已经工作了35年,经他手完成的零件没有出过一个次品。
“最好再干10年、20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
2008年,承担大型客机研制任务的中国商飞公司成立。职工收入有了相应增加,还增加了补充公积金,胡双钱一家也开始盘算买房的事。前两年终于贷款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二手房,搬离了蜗居20多年的30平方米老公房。为此,全家人开心不已。胡双钱闲下来时,也会清理清理房间,把玻璃刷得干干净净,油烟机擦得清清爽爽。做家务也和工作时一样,一丝不苟,表里如一。
近年来,默默无闻的老胡获得了不少荣誉。2009年,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平生第一次走进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胡双钱感慨:“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他说,“我们的民机事业经历过坎坷与挫折,但终于熬过来了,迎来了春天。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的事业,想要更好,也还要靠自己。”
胡双钱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最好再干10年、20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
第二篇: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
最新大国工匠人物事迹观后感无论哪种工作、哪种岗位,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只要我们把它做到极致跟完美那就是不平凡,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栏目讲述了十个工匠所缔造的制造神话。每一种工作无不于细节中体现精益求精的技术。他们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某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骄人业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诠释着自己的信仰。
我们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即便如此我们生活中不缺乏激情与感动,只是少了一些发现感动的眼睛,只是没有去好好的用心感悟。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平凡的人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以工地为家,兢兢业业,他们的身影遍布整个国家,大江南北,他们有时再烈日下,有时在风雨中,他们不畏艰辛、始终如一,他们把控着高铁的精度,承载着高铁的速度,他们不畏艰辛,砥砺前行。
那些平凡岗位,他们用极致打破常规造就不平凡,他们靠的就是执着、爱岗敬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成长着奋斗着,他们练就了属于自己岗位上的独特技能,他们在公司的大家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在公司尊龙官网的文化的带领下通过技术比武技工评聘技能大赛,提炼着技术的升华,他们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的热情、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弥足珍贵。他们在各种岗位、各个地方编织着自己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轻就该有梦想与坚守。青春应该属于梦想。因为梦不断地去追求去奋斗的青春才是最美丽的, 梦想人人都可以拥有,而能够一路坚持下来的人却很少。我们在追梦的过程中会遇到迷惘与挫折,这属于一个追梦者的人生滋味。看看这些“大国工匠”哪一个不是千锤百炼,哪一个不是呕心沥血,他们为了做好一道工序,无数次的做着同样的工作,进行着反复的操作。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将简单的招式炼化成自己的绝技,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人生的精彩,他们以其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在通往工匠的路上砥砺前行,为公司为国家的高铁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知识和技能,我们要不断地进步充实自己,扎扎实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争做自己行业的大国工匠。
第三篇: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
2020大国工匠人物事迹[“2020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晚会观后感]
2019年3月1日晚20.06分项目根据公司要求组织全员观看“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晚会,从开始的人物工作介绍,到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很多的不可能,为我国航空事业、高铁、石油、电力、军工以及文物保护等各个行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高凤林、李万君、夏立等十位大国工匠,不仅仅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岗位还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突破进取,充分的发挥了各自的聪明才干,他们是大国工匠的代表人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各行各位都在为之奋斗。一代代大国工匠不断的突破创新,带领各行各业千千万万的工作人员共筑中国梦,是他们让的辛苦付出和刻苦拼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出行更加便利、我国在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人民越来越有幸福感。
陈行行,90后。跟我们一样的年龄却做出了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让我自卑不已,但更多的是骄傲。他是我们同龄人的榜样和楷模,我相信在我们平凡的岗位上,如果我们像他一样能够不断突破自我,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我们也会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变得不平凡。
第四篇: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
大国工匠周永和与毛胜利人物事迹介绍
周永和 巧手拼就世界最大“天眼”
40多万块面板,逐一编号烂熟于心。脚踏实地,中国工匠为天文事业贡献卓越。
2021年3月,中国超大射电望远镜建设项目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天坑里正式动工,它被简称为“fast”。“fast”工程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口径500米的球面反射镜,依托在巨大的索网结构上,总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大小。
周永和是中船重工武船集团的起重工,有18年从业经历,曾参与过诸多国家重点工程,但面对这个世界级的大镜子,他也深感无从下手。fast射电望远镜的反射面板多达40多万块。周平和和工友们先把100块小反射面板组装成规格不一的4000多块大反射面板,其中单片最大面积约120平方米,最大重量超过1吨。由于强度低、容易变形,而且由“小镜片”组合的曲面,形状并不整齐划一,把它们一个个起吊数十米高,空中运送数百米,下落安装,不能有一点磕碰污损,面板相互间的吻合误差不能超过两毫米,这简直是一个前人从未领教过的挑战。周平和他们从圆规中得到启迪,决定以“fast”大球面的中心为圆心,在离地面50米的高空中,用现代机械架起“半径型”的吊运系统,一个圆规式吊装体系就成型了。周永和精心研究安装图,每一块面板编号多少,在什么位置,尺寸大小,他闭上眼睛都能说出来。
2021年7月3日,位于中国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完成最后一块反射面板的吊装,历时11个月的主体工程正式完工。“fast”属于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是世界射电天文科技领域的巅峰之作,中国射电天文将因为拥有这件神器而领跑世界。它能够以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灵敏度,开展从宇宙起源到星际物质结构的探寻。甚至还可能用于搜寻地外文明的通讯信号,寻找外星人。
全世界乐于探索宇宙的人们都将能够分享这个威力无比的“天眼”所探寻到的太空奥秘。他们仰望星空的时候一定不会忘记脚踏实地的中国工匠们对人类天文事业的卓越贡献。
在人类的探索之路上,工匠破解了创造之路上的无数难题,保证了人类的求索之路永续延伸。
毛胜利 当了29年晒纸工,依古法造出“三丈三”大宣纸。
在宣纸的故乡安徽泾县,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晒纸工毛胜利和上百位工匠在进行着“造大纸”的实验生产。这种大幅面宣纸按照尺寸规格,被称为“三丈三”,宽度3.6米,长度达11米。
纸张成型的第一关键环节就是捞纸。手工捞纸讲究的是精细,听水的声音,感知竹帘晃动的韵律。在号子声中,44人将均匀附着纸浆的一幅特制的巨大竹帘抬出水面,形成了一张湿漉漉的宣纸。“捞”出来的“三丈三”大纸帖一层层叠码成摞,放平压实,缓缓挤出水分。再经过一天的烘干后,三丈三的命运就交给了晒纸的三位工匠。在古代,湿纸干燥的工序是在太阳下面晾晒,现在改在了室内,用加热了的“焙”来烘干。毛胜利用白粗布浸透米汤,快速地涂抹到焙面上,作用是让纸张贴得平整严实。米汤的浓淡程度,与焙面的温度如何搭配,全是影响晒纸质量的重要因素,这都要靠工匠的经验来把握。
一切准备就绪,毛胜利站上了3米高的平台,他要把一张30多平方米的又薄又软的湿纸一刷一刷地定在加热的焙面上。第一刷尤其重要,它要为整张纸端端正正地定位。行业里把大纸贴上、有把握按下第一刷的工匠叫“头刷”,是不容置疑的大拿。
除了定位的功力之外,毛胜利的顶尖技艺就是他的“刷子功夫”,手法干脆利落,稳准快实,连贯流畅,直如行云流水,绝无拖泥带水。湿润柔软的大纸张在焙面上平平整整,没有一个气泡,不出一条褶皱,不留一道刷痕,更不许有一点撕裂,毛胜利已经把自己的这把刷子练到了化境。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五篇: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
大国工匠彭祥华和徐立平人物事迹介绍
彭祥华 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 在软若豆腐般的岩层间精准爆破,误差控制远小于规定的最小误差,被同事公认为“爆破王”。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八起八伏。川藏铁路属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铺设难度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仅一条雅鲁藏布江,就要被这条铁路横渡16次;它更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总长1800多公里的路基,累计爬坡高度超过14000米,台阶式八起八伏,被外媒称为巨大的过山车。2021年6月,川藏铁路的拉萨至林芝段全面开工,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彭祥华和工友们开凿的是拉林段地质最复杂的东噶山隧道,川藏铁路的地质基础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缝合带,属地震多发区,在这样的地质构造带上挖隧道,几乎等于在掏潘多拉的盒子。
彭祥华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铁路工人,参加过20世纪50年代开工的成昆铁路,那是上世纪的世界铁路建设奇迹。彭祥华所在的中铁二局二公司,拥有出色的隧道爆破团队,承担过很多重大隧道的施工任务,彭祥华是这个团队的翘楚,被同事们公认为“爆破王”。
决定精准爆破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装药量,为此彭祥华一直是自己分装炸药,凭借多年分装炸药的经验,彭祥华能够把装填药量的误差控制得远远小于规定的最小误差。
隧道内爆破面上通常有几十个炮孔,每个炮孔中的引爆雷管都要按照设计顺序爆炸,不同炮孔之间的起爆时差,在十几至一百毫秒间,还不到一眨眼的功夫。每个炮孔的相对位置精准装药量引爆时间等因素,必须作为相互密切关联的系统来考虑,让它们以最佳效果相互作用,以求得严格控制下的合适爆破力度,那些在外人看来狂烈的爆破,在彭祥华的耳中是旋律清晰有序的弹奏。
巨大的爆破声冲破隧道,浓烟冒出洞口,随后最危险的工作就是走入爆破现场,检查效果和排除可能存在的哑炮,彭祥华阻止了其他工友近前,独自一人走进了隧道……这就是大工匠的担当,如山崖伫立,如长松挺身。
徐立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 徒手雕琢高能炸药,精度误差不超过0.2毫米,安全线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徐立平所在的工厂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工厂之一,地处中国秦岭大山深处,国家一些战略战术导弹和宇航发射用火箭发动机都出自这里。
29年来,徐立平进入厂房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工作间的每一道门,挂好每一个风钩,对他来说这里的每一道门都是危险时刻的紧急出口。
徐立平的工作是给火箭的固体燃料施行微整形雕刻,这也是固体发动机制造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引燃火箭发动机所用的固体推进剂以火药为主,混合几十种特殊组分灌模浇筑而成,固化脱模后在表面精度和药量方面与实际需求总是会有些差距,需要修整。但固体火药极其敏感,而且燃面精度要求非常高,雕刻整形过程如果摩擦过力产生静电,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因此,这个雕刻过程绝不允许反复打磨刮削,不可逆的操作就全靠技师手上的经验感觉,0.5毫米是这种固体火药表面精度所允许的最大误差。但徐立平仅凭手上触摸一次就能准确测度出需要切削部分的尺寸,精度误差不超过0.2毫米。
这种火药有很强的韧性,再加上里面含有粗糙的颗粒,这让手工雕刻的行刀轨迹不容易把握。所以这种火药的微整形处理无法用机器操作,只能通过人手的轻柔细致雕刻来完成,这种火药的雕刻者自然必须是超凡心理素质与高超技艺的合体人。
雕刻过程中,徐立平一呼一吸都与手和刀的节奏高度一致,以保持用力均匀。根据设计要求,徐立平需要削除环口接近5厘米厚的火药,但他每一刀切下的火药却要控制在3毫米以内,一点一点为火药微整形。对于每个部位所用的刀具,刀具之间摆放的距离都有严格的规定。在配合徐立平整形的过程中,助手必须时刻称量残药的重量,一旦达到一定数量极有可能发生爆炸。徐立平要求每次切除500克火药后,必须装进预先准备的防静电袋里。对徐立平而言,为了自己更为了他的工友和工厂,安全线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从青春岁月到年近半百,一个人偶然间能够镇定地面临一次致命危险并不难,29年里天天面对致命危险,而能够守恒如常,那实在是太难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六篇: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00字
大国工匠周平红和张兴华人物事迹介绍周平红免去患者开胸破腹之痛的仁医
独辟蹊径,0.4厘米食道壁上打隧道。爱众惠民,更多胃肠道疾患得救治。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是周平红工作的地方,全世界最具难度的poem手术有一半以上都是在这里完成的。poem手术全称是:内窥镜下食管下层肌切开术,是目前全世界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最佳方法。和外科手术不同,poem手术是利用一条1.2米长的特制管状内窥镜,深入体内的手术点,实施精准手术。对患者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手术只须在人体的自然腔道——消化道开一个小创口,免去了开胸破腹之痛。这种手术是在食道管壁的表浅黏膜层和较深的肌肉层之间进行。人的食道壁最厚的地方只有0.4厘米,在如此狭小的空间进行手术,病人食管受损的概率比较大。周平红独辟蹊径,在病人的食道管壁的夹层中,建造一条隐形隧道,在食道壁里打隧道是周平红的独创。完成这场手术,周平红只用了20分钟。而眼下,即便是在内镜手术水平位于世界最前列的日本,做一台简单的poem手术依然需要至少一小时以上。
几百台poem手术成功之后,周平红在国际上开始崭露头角。2021年,作为中国代表,他被邀请参加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第14届世界消化内镜大会。这次在世界专业舞台上的亮相,周平红展示了中国医生在内镜手术方面的速度,质量和技法,并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消化内镜微创切除领域的领先地位。
求索者的路径总是前行的,取得世界性认可也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的展示。周平红在实践中把原来一直局限在胃肠道腔内的内镜手术延伸到腔外——胸腔和腹腔。这是划时代的突破。意味着胃肠道疾患之外的更多病人将受惠于内镜微创手术。
工匠皆有爱众惠民之心,这几乎是一个定律,这也是他们破解难中之难的根本动力和最大的价值所在。
.张兴华百年木船制作手艺的传承人
重积累勤思考,最好的船永远是下一条。30余年精研手艺堪为技术领袖。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钢壳船似乎早已经普及了,没人用木船出海了。实际上,在辽宁、河北一带的滨海区,由于百年来的传统,依然有90%左右的渔民保持了使用木船的习惯,二界沟的渔民就是木船的执着使用者。张兴华是二界沟数百年木船制作手艺的优秀传承人,渔民“排船”都乐意找张兴华。船是渔民的海上之家,造船当然要找最靠实的工匠。
给船安装底板,最见张兴华的功力。船底板是船最重要的依托,一旦安装不严密的话,船就有可能沉没。一艘船要安装80块有不同弧度的底板,让它们严密地并列为一体,最为较劲。
53岁的张兴华身上有30多年的造木船手艺,虽然世事多变,但他一直不肯弃行。而今张兴华是二界沟唯一精通木船制作全部工序的“掌作”师傅。排船需要木匠、捻匠、铁匠等一应技术工种的通力合作,“掌作”是这个多工种团队中的技术领袖。
张兴华的乡亲都认为他特别巧,当地人用这个词夸人聪明,善于做出好东西。张兴华的“巧”源于勤奋持久的积累。他随时随地仔细观察跟造船修船有关的各种现象,不间断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心得和实践体会。手边的烟盒,船上的纸盒,是他随手抓到的“笔记本”。
张兴华的女儿张莉毕业于大连海洋大学船舶制造专业,现在在一家船舶企业上班。痴迷于造船的张兴华不满足于古法造船,他希望能掌握现代造船知识,此时,女儿就成为他最好的老师。他还学会了用电脑设计图样,精确度达到1毫米。
“做一条船要长一回经验,把我的能力和我们大家的能力都给它发挥出来,把这个船做到更好,做成经典。”张兴华始终坚信,最好的船永远是下一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