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是一个汉语词语。含义是:学校中依据学生修业年限分学生为若干级谓之年级。如我国现行学制一般规定小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学校中就编为六个年级。学生入学第一学年为一年级,第二学年升入二年级,馀类推。同一年级学生人数多者,再分成若干班,中小学一般分五,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6篇
第一篇: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计划
湫洼小学 王勇
一、 教材分析:
三年级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二、教学总目标:
1、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2、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 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六、教学进度表
第二篇: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苏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班级 教师 日期
一、学生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进入中年级学段,学生都非常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学生各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与能力,能够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较之一二年级有了质的飞跃,而且他们的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过,仍然有部分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上课的时候表现得很活跃,不能平心静气的认真思考讨论交流问题,知识面窄,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能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四个单元,一共14课。
第一单元 成为更好的自己,本单元由《认识自己》《彬彬有礼》《做诚实守信的人》三课组成,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初步形成良好的自我修养,这是学生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基础。本单元的三课由了解和完善自己,到待人接物的礼仪、与人相处的学问,再到诚信立身的准则,层层深入,引领学生由外及内的对自己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审视,并以此为基点,在个人形象、发展特长、与人相处、参与社会等方面获得成长
第二单元 幸福的港湾,本单元由《温暖的家》《感恩父母》《远亲不如近邻》三课组成,围绕“幸福的港湾”这一主题,以“感悟、营造幸福”为主线,引导儿童感受家庭生活、邻里生活的温暖与幸福,产生感激、回报之情,愿意为营造幸福的港湾主动出一份力,并且学会采取恰当的行动。本单元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我的家庭生活”场域的内容,涉及的家庭生活不仅包含自己家庭的生活,也包含邻里之间的生活与交往,重在培养学生爱亲敬长、文明礼貌、友爱宽容的品质。
第三单元 我们在这里成长,本单元以“我们的学校生活”为主线,指导儿童在学校这一公共空间中,主动适应、积极参与、习得方法、努力践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本单元由五课组成,分别是《图说学校》《学会学习》《老师,您辛苦了》《我们一起长大》《维护集体荣誉》。学生进入中年级以后,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对自我的认知、对班级的探索,他们的目光已经扩展到了整个学校,“我们在这里成长”这一单元正是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所需而设置的。
第四单元 爱让世界更温暖,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最后一个单元,教学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我们的社区生活”这个领域。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难处,体会社会对他们的关怀,激发学生主动关心、帮助的热情,学会尊重、平等相待、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本单元共三课,由《温暖老人心》《尊重劳动者》《伸出爱的手》组成。三、教学目标:
1、能够在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下,全面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了解自己的不足,能对自己做出正确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2、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内涵丰富的中华传统礼仪,认识到仪容仪表对树立自身形象非常重要,能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仪态,言行举止大方得体。
3、理解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习做有诚信的人。
4、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5、懂得邻里生活中要讲道德,守规则,与邻里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
6、能够看懂学校和学校周边的平面图,能够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平面图以及上学线路图。
7、能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尝试解决自己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8、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作弊。
9、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友好交往。
10、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义务负责任。
11、关心了解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并感激他们的劳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尊重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12、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空间。让教学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尽量创设条件,向社会延伸,给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体验社会生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
第三篇: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
二、指导思想:
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适当关注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需求,把道德学习建立在真实的生活背景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上,使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生活中资源,将生活中的素材整合为教学资源,才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打造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3、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按照课程要求,安排了“成长路上我和你”、“我和我的家”、“我爱我们的学校”“社区——我们的大家”四个主题。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
五、教学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弯弯的小河(月儿、小船) 有趣的问题 难忘的日子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重—轻 圆—扁 东—西 生—死 胖—瘦 头—尾 宽—窄 美—丑 进—出 臭—香 六、教学进度表
第1周 认识我自己
①亮晶晶 凉冰冰 绿油油 胖乎乎 光秃秃第2周 我向你学习
原(草原)(平原)(高原)(原来)(原因)绞丝旁:红、绿、级、练、给第3周 播种友情
第4周 我来画棵家庭树
挺拔的松树 茂密的树林 会心的微笑 透明的翅膀第5周 国庆放假
方 方字旁(放 旅) 石 石字旁(砍 码 )
定时 时间 房间 帮忙 早晚 送给 干净 伙伴 起立 得到 得意(8)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爸爸一边喝水,一边看书。第6周 家人关爱我成长
第7周 负责人的家庭小成员
第8周 欢迎来的我们学校来
定时 时间 房间 帮忙 早晚 送给 干净 伙伴 起立 得到 得意第9周 探寻学校发展的足迹
虫 虫字旁(蜘 蛛 蛙)饣 食字旁(饱 饭 馒)
弟弟多可爱呀! 大家快来呀!第10周 寻找最美老师
10、用两个字组新字:(如课本133页)第11周 做个好邻居
r s t u v w x y z第12周 无声的朋友在一起
一(竿)翠竹 一(方)鱼塘 一(列)火车 一(道)小溪四、反义词第13周 生活需要秩序
六、一般的比喻句
阅读的复习其实可以说是各个复习知识要点的一个综合体现。复习阶段,我们可以注重学生这些阅读方法和能力的培养:①正确、通顺地拼读文字材料,知道大致的意思。②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③运用指定的符号在文中找到要求的语句。④在文字材料中,寻找问题的答案。⑤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进行语言的积累。(16)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
一轮月牙 一弯月牙 一块面包 一颗星星 一个影子
10、用两个字组新字:(如课本133页)美丽的鲜花 美丽的春天 美丽的孔雀八、“从”在句子中的使用第14周 关爱在身边
两点水:冷、净、凉
4、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远处 短处 到处 找到 照亮 明亮 明晚 照明 空气 空军 海军第15周
一(包)菜子 一(畦)秧苗 一(片)沙滩 两(条)腿
妈妈一边洗手,一边说话。宀 宝盖头 (宝 家宁) 土 提土旁(地 场 城)第16周
第17周
第四篇: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 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我和我的同伴”、“我在这里长大”、“我们的公共生活”、“多样的交通和通信”。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个体的独特性,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交通与通信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 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六、教学进度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一 1、我是独特的 2
2、不一样的你问他 2
3、我很诚实 2
4、同学相伴 2
二 5、我的家在这里 2
6、我家的好邻居 2
7、请到我的家乡来 2
三 8、大家的“朋友” 2
9、生活离不开规则 2
10、爱心的传递者 2
四 11、四通八达的交通 2
12、慧眼看交通 2
13、万里一线牵 2
制定人:
2019-2-18
第五篇: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18-2019-1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快乐学习”、“我们的学校”、“安全护我成长”、“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一)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三)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四)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一)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一)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二)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三)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四)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快乐学习
1、学习伴我成长
2、我学习,我快乐
3、做学习的主人
第二单元 我们的学校
1、说说我们的学校
2、走这我们的老师
3、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
第三单元 安全护我成长
7、生命最宝贵
8、安全记处上
9、心中的“110”
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0、父母多爱我
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12、家庭的记忆
第六篇: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2、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不断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本学期,我将深入研究我们教学实施细则,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和限时作业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教材情况分析
1、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
1.教材特点:
(一)联系生活,“主题”呈现,“引导”先行。
本教材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呈现,主题的确定充分尊重学生的社会生活需要和已有生活经验。主题是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内容,每一主题都内在地体现不同的设计维度,达到内容维度的整合。
(二)地方特色,整体视野,渗透文化熏陶
本教材兼顾城市和农村社会背景,让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小学生对整个社会生活有比较广泛的了解。
(三)突出主体,注重活动
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注重综合学习和活动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2.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
1教材特征描述
具体地讲,本册教材材力显现这样一些特征:
(1)教材以学生遭遇或可能遭遇的生活事件为基本内容,为学生感知生活亲近社会提供的情境和空间。
(2)教材通过展现典范事件的过程,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的背景事件、经历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构建。
(3)教材顺应学生不断开放和逐步发展的视野,力求课程固有的学科规律,情感态度以及人之的变化规律在螺旋上升中达到契合。
2教材的功能建构
(1)综合性
以学生的社会生活、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基础,进行教材开发。教材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如时间、空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活动。
(2)经验性
人的经验是在充满暗示的社会生活中,在面对事件并作出自主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经验需在特定的关系中构成学生丰富而变化的生活。
(4)开放性
教学内容、教学时空的全面开放,把握学生社会生活的背景或生活领域,展示家庭、学校、社区和家乡、祖国、世界的联系,学校不局限于课堂,开放性将品德学科充满生机与活力。
2、本册教材各单元特点
第一单元 做学习的主人
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俗语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可是,孩子们大多不在意时间的流逝,浪费时间的现象随处可见。为了使学生了解和体会时间的宝贵,不浪费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一主题设计了“宝贵的一分钟”“不让时间溜走”两个故事内容。
第二单元 我是小交警
本课包括“我认识的交通工具”“家乡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展览会”三大块内容。教材开课的通栏设计,是利用人类社会生活的广阔空间,展示了在陆地、天空、江河湖海各个领域人们设计并运用的各种交通工具。对于这些熟悉或是陌生的交通工具,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在指认回顾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性能、用途.。
第三单元 学做消费者
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附近的商业场所;第二部分是以商品价格小调查为主的题的实践活动。对于上述内容的安排和要是让学生正确认识了解自己的社会生活环境,合理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并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单元 走进劳动者
人人都离不了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同时又是时世代农民赖以为生的农产品就是粮食。唐朝诗人李绅的这首《悯农》诗更是对广大农民辛苦劳作的逼真写照。为了使学生通过粮食-这一典型的日常生活中的农产品,来探究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同时深切体会农民伯伯的辛勤与智慧,珍惜他们的劳动果实。“粒粒皆辛苦”这一主题中设计了“一粒种子的旅行”“农田里的科技”餐桌上的思考“三个活动内容。
3、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把握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学生与自我、学生与文化的关系,是联系学生生活并把学生关系中的人必须把握基本关系。
2、把握学生社会生活的背景或生活领域,并注重在不同年级侧重不同的生活领域,由低到高逐步深化。
难点:1、牢牢把握学生社会生活不同领域中的基本要素,体现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具体发展目标。
2、通过设计认识、理解、体验、感悟、探究、反思、实践及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等学习活动方式,拓展空间
4、学习本册教材基础及要达到的要求
本教材把握品德与行为规范和社会性发展两个基本点,注重品行养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统一,整合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不同维度的目标,促进学生品行与社会品质的发展,增强学生现代社会生活能力。
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实践,多种学习活动方式,注重综合学习和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
三、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分担家务,有一定的责任感,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地开支,勤俭节约。
(3)、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与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4)、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学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宽容待人。
(5)、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6)、初步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会尊敬他人。
(7)、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
(8)、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9)、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爱护公共设施,做到人人有责。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一
2.20-2.22
1、一寸光阴一寸金
2
二
2.25-3.1
2、我这样学习
2
三
3.4-3.8
3、攻书莫畏难
2
四
3.11-3.15
4、三人行必有我师
2
五
3.18-3.22
一单元复习测试
2
六
3.25-3.29
5、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2
七
4.1-4.4
6、交通规则要遵守
2
八
4.8-4.12
7、小小交通宣传员
2
九
4.15-4.19
8、交通安全伴我行
2
十
4.22-4.26
二单元复习检测期中检测
2
十一
4.29-5.3
9、多种多样的购物场所
2
十二
5.6-5.10
10、当一回消费者
2
十三
5.13-5.17
11、天天“3.15”
2
十四
5.20-5.24
单元复习检测
2
十五
5.27-5.31
12、粒粒皆辛苦
2
十六
6.3-6.6
13、学习用品哪里来
2
十七
6.10-6.14
14、劳动者最伟大
2
十八
6.17-6.21
单元复习检测
2
十九
6.24-6.28
复习期末考试
2
推荐访问: 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