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于丹讲课观后感3篇-尊龙官网

时间:2023-01-07 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于丹讲课观后感1  看到一本好书,遇到一位良师益友,观看一场有益人生的讲座,都无疑是一次净化心灵,提升人格底蕴的难得机会。很幸运周五儿子从学校带回一张电视节目播出预告单,是北大教授,文化学者于丹老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于丹讲课观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于丹讲课观后感1

  看到一本好书,遇到一位良师益友,观看一场有益人生的讲座,都无疑是一次净化心灵,提升人格底蕴的难得机会。很幸运周五儿子从学校带回一张电视节目播出预告单,是北大教授,文化学者于丹老师的《中小学感恩教育》专题讲座。我们一家三口得以在这个周末,在这样一个秋日的上午,围坐在沙发上,用心倾听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抵抗挫折感的能力,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自信。

  儿子说,妈妈,老师要求我们一同写观后感。我说是不是就像小学时那种亲子同写读后感,母子共看一本书,然后写出各自的感想。因为那次的感想,也有了我和儿子第一次代表班级站在学校的大礼堂一起演讲的经历,生命中每一个第一次都值得留恋与纪念,和儿子的亲子演讲依稀就在昨日,而我曾经襁褓中的婴孩不知不觉中已然从一名小学生成为一名中学生了,不可否认,作为家长,我们竭尽全能给孩子无尽的爱,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时间和事件的证明,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光有爱是不够的。

  感谢于丹老师带来的这场专题讲座,让我进一步深刻明白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一份朴素的生活态度在当下,在唤醒与建立孩子完整人格中越加显得弥足珍贵!

  一直以来我们把自己的孩子宠爱着,娇惯着,为其遮风挡雨,为其提供最好的条件,只怕他吃苦受累,更怕他受委屈,不希望其在磕磕绊绊中生活学习,总想着能给他解决所有问题,然后让他在康庄大道上畅通无阻地疾行或奔驰。一味的付出下,孩子觉得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家长的给予是应该的,不懂得生命的给予和接受都应该是相同。一点点挫折困难就打了退堂鼓,更可怕的是丧失了面对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学会了用回避,打岔来掩盖事实的真相。缺乏勇敢的承担。就像这次英语和数学测验,同一天两位老师都意识到儿子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家长,我在感恩的同时,也发现儿子没有意识自己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无论马虎还是不会,结果都是一样,一再强调的认真怎么就那么难?而且在混合运算和分数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小学就遗留下来的,不肯多做一点额外的题,不多练,多做,多学,又怎么能指望知识在积累中夯实起来。

  我说承认不会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勇于承认并面对它,解决它才是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同一天,你的地理测验还得了两个100分,但这并不是你值得炫耀的资本和理由。这只能说明100分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完全可以跳过它,而恰恰是那60分,91分,才是需要我们去解决,逾越的沟沟坎坎。

  人一辈子都会遭受遇到不同的挫折困难,这是生活给予我们的磨难,也是财富,怎样在挫折中修复才是至关重要的,修复的越快就越能赢得更好的时光。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言,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是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也正如于丹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赖东进,他说,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恩的心情,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感谢苦难的人生,是苦难给了我人生的磨练,给了我这样一份与众不同的人生。对于我们孩子同样也是,如何培养起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正是基于此。即使在挫折中依然不忘感恩与回馈,在逆境中也能更好的成长,做生活的强者,更要做生活的感恩者!

  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每一个关心自己,为自己付出艰辛努力的人们,也让

  我自己更加明白在教子路上,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心存感恩的心,感恩给予我帮助的每一个人,感恩上苍给予我温暖的家,健康的宝贝,感恩儿子能在一所好的学校接受好的老师给予好的教育&&就让我们用善良的心怀感知这个世界,用感恩的心来回报这个世界。在人生这个社会大舞台的煎熬历练下舒展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会,这就是我们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于丹讲课观后感2

  讲座开始,于丹老师讲述了一个孩子和大树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树,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无私的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着大树走到了最后。听完以后,我非常感动,这不就是每个当父母的所追求的吗?能拥有一个孝顺,有责任心的孩子。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父母们,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但现实却不是故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后,看看当今社会,空巢老人,不孝顺的子女,比比皆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初衷无法实现呢?接着,于丹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一些现实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宝,物质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不是什么贬义词了,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标准。孩子就应该操心学习,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过问。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回家以后,忙得不亦乐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么,这么做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周围人的关心,形成不了任何的责任心。

  正为本,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这些古训由来已久,都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良言金句。于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榜样,例如我们敬爱的*,在父亲过世以后,50多岁的他居然彻夜痛哭,让人感动不已。还有感动*当中的一些人物,他们的事迹也让我感到震撼。纵观他们的成长经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境贫寒,自身艰苦奋斗获得成功,但是对父母都是无微不至,有始有终。难道是他们从小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孝顺父母的品德和责任感?那么普通家长,要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一颗对社会和家人负责任的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呢?

  接下来,于丹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仁字,用来阐述孩子的责任感是如何形成的。仁从结构上来看是一个人加一个二,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让孩子有责任心,必须让他们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别人的优点,发觉自身的不足,看到别人的困境,和自身的环境对比,从而受到感动,因此培养责任心,懂得去体谅人,关心人,对于自己的父母,就表现为孝顺和关爱。讲座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个城市组织一个活动,让城里的孩子,去和打工学校的孩子一起读书,当他们体验到打工者的孩子,艰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后,都发生了改变,懂得了去同情他人,关心他人,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自己的责任感。回到家中,对父母也是关心备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孩子责任感的形成,重点在于他人的交流,这点对我很有启发。

  节目最后,于丹老师强调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让孩子开阔眼界,从人文古迹中获得人生的感悟。看完节目后,我感慨良多,也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认识到了以前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对以后孩子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思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推荐访问:观后感

网站地图